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肺癌紫金论坛召开,标志物探索将是提高现有疗效关键

2023-06-21 14:49:48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免疫治疗是小细胞肺癌进展最快的领域,而标志物的探索是提高现有治疗疗效的关键,是实现小细胞肺癌精准治疗的必由之路。”吉林省肿瘤医院恶性肿瘤临床研究一体化诊疗中心主任程颖教授在第七届肺癌紫金论坛暨第六届江苏省肺癌综合诊疗新进展学习班上,分享了小细胞肺癌的现状与未来。

6月16日-17日,第七届肺癌紫金论坛暨第六届江苏省肺癌综合诊疗新进展学习班在南京召开。来自全国肺癌领域的知名专家围绕肺癌免疫、靶向治疗前沿进展及肺癌临床实践规范化实施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并将前沿信息传递给临床医师,共同促进我国肺癌诊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进而惠及广大患者。


(资料图)

江苏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史美祺教授在会议上发言。

广东省人民医院首席专家吴一龙教授分享了2023年肺癌的亮点研究和未来期待。“免疫治疗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全线治疗的基础,EGFR-TKIs耐药患者人群的异质性极强,而免疫治疗的应用应以抗血管生成药物为基础,未来仍需根据生物标志物选择治疗模式。”

对于2023年肺癌生物标志物研究新进展,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朱波教授表示,低剂量螺旋CT筛查虽然使肺癌特异性死亡率降低20%,但存在假阳性率高和过度诊疗的缺点。目前在研的肺癌生物标志物主要包含肿瘤抗原、基因特征、T细胞应答反应、免疫抑制微环境等,精准免疫治疗的未来仍大有可为。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周彩存教授就肺癌免疫治疗新靶点研究进展话题分享:“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目前已经达到了‘天花板’,需要探索新的靶点、新型药物来打破现状。目前像SKYSCRAPER2、NEOpredict-Lung的研究结果不尽人意,未来仍需要更好的研究制剂与更好的研究方案,才能打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平台期。”

在下一环节,针对晚期肺癌靶向耐药后临床热点问题与免疫治疗方面,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韩宝惠教授指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耐药后治疗策略的选择成为临床热点问题,寡进展或仅中枢神经系统进展患者推荐继续原TKI治疗联合局部部治疗,而广泛进展患者面临“无靶可用”和“有靶无药”的困境。

江苏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史美祺教授和江苏省肿瘤医院书记冯继锋教授表示,每年肺癌紫金论坛均如期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后的第一个周六召开,期望更多临床医师投入到自主创新研究之中,产出具有原创性意义的研究成果,提高我国肺癌整体诊疗水平,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呈现更加响亮的“中国声音”。  

责编:朱晓娜

主编:田茹

校对:刘玫妍

标签: